骨质疏松——人体衰老的典型特征
临床意义上的缺钙,是指骨骼缺钙。人们经常片面地认为,老年人腰酸、背痛、腿抽筋,就是缺钙,多补钙就可以了。而事实上,问题并没有如此简单。人到50岁左右,钙代谢平衡开始失调,吃进去的钙并不能正常地进入骨骼,所以多“吃”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升高骨钙的最好方法是阻止“钙搬家”。
为了满足人体生命的基本要求,骨骼中的钙还经常被释放到血液中“救急”。据研究,人的血钙自稳系统,每天可从骨骼中“动员”出25毫克的钙进入血液,这种钙从骨骼中释放出来的逆向运动,称为“钙搬家”。
“钙搬家”可同时给人体带来两方面的副作用:一方面是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硫松、骨质增生以及各类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及细胞内钙含量增高,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软组织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因此骨钙减少、血钙增加的“钙搬家”现象,是导致人体衰老的基础。
“钙搬家”现象是由于骨钙代谢紊乱引起的。所以,纠正骨缺钙首先要制止“钙搬家”,也就是调整钙代谢紊乱。
纠正钙代谢紊乱,是减缓衰老的重要一环。影响人体钙代谢的最重要的激素有: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人体甲状腺分泌的降钙素,是骨代谢调节激素,能降低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把将要“搬家”的钙留在骨骼中,以降低血钙,增加骨钙。降钙素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骼的破坏,增加骨密度,避免了由于骨骼长期缺钙造成的骨质疏松,以及由血钙增高带来的其他危害。但是老年人自身分泌的降钙素往往不足,靠自身的降钙素很难制止“钙搬家”。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的医学专家就尝试用补充外源性降钙素的方法来纠正人体钙代谢紊乱。多年来观察表明,降钙素可预防和治疗由“钙搬家”造成的骨质疏松,有效地增加骨密度,解除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