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 中医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医医疗器械逐渐受到各方关注,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方面,《关于加强中医医疗器械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为中医器械产业发展加持。
然而,中医器械产业规模发展现状呈缓慢趋势。根据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中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5家,仅占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约3.0%。中医器械产业方兴未艾。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中医医疗器械企业应紧跟产业政策热点,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创新能力,发挥中医医疗器械独特作用,大力支持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做大做强中医医疗器械市场。
深化“产学研”创新模式 建立完善器械标准化体系
2019年12月,针对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方案》提出,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未来,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健全发展,将给中医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带来新的规模效应,创新产品发展市场广阔。
但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中医医疗器械研发周期较长,投入的研发成本大、风险高。若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将有效减少企业研发成本,降低风险。因此,建议深化中医器械“产学研”模式,坚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医疗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引导多学科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医疗器械创新需求相融合。此外,中医器械企业可积极申报发明专利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申报政府设立课题,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加大企业本身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产业发展,也增加了监管困难。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持续的、基础与技术性并存的工作。目前,在我国现行医疗器械标准中,对应中医的仅有10项。为促进中医器械产业良好发展,统一中医器械体系行业共识,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管理中医器械标准,完善中医器械标准化体系。同时,还可建立综合性、国家级、专门并代表行业水平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研究,健全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支撑体系。
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 可穿戴设备发展前景广阔
2020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近年来,我国康复器械领域逐渐成为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增速在20%左右。在全球老龄化趋势下,结合老年人康复与护理需要,研发老年病康复的中医智能康复器具、中医医疗服务机器人及相关辅助器械,是中医器械企业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2020年国内电子通讯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家用可穿戴设备的崛起,将实现对人体信号的长期监测。借助可穿戴技术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将利用中医健康管理平台推动中医“治未病”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运用大数据技术 助推产业发展
未来,在政策的驱动下,中医器械产业发展前景将逐渐明朗,中医器械大数据产业将逐步涌现。首先,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古今医案和文献进行收集和归纳,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全面总结,探寻中医药学术规律,有利于创新发展中医药学术理论。其次,深入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实现治疗疑难病临证经验的数据化,挖掘出其中的规律联系,构建中医药信息网络,形成系统理论框架,建立“病证法方药”数据库,有利于优化中医诊疗技术方案。同时,利用中医医疗器械应用中产生的诊疗大数据,收集患者应用中医器械时产生的各种误差数据、病例数据,建立数据库,有利于为人工智能中医器械深度学习打下数据基础。
(众成医械研究院供稿)
(责任编辑:辛悦然)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