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化妆品原料上市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分析
随着各上市公司今年第三季度报告陆续公布,美妆企业纷纷交出“成绩单”。多个头部美妆企业出现单季亏损,比如,上海家化、贝泰妮、水羊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0.69亿元、-0.11亿元。从18家化妆品上游原料代表企业的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及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4个业绩指标来看,实现4个业绩指标同增的企业较少,化妆品原料行业面临净利润下滑的挑战。
五家企业实现业绩增长
大部分企业增收不增利
在18家美妆原料企业中,仅有川宁生物、皇马科技、莱茵生物、锦波生物、华业香料的4个业绩指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锦波生物的表现尤为突出,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88亿元和5.20亿元,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2023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7.8亿元和2.99亿元。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川宁生物,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7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9.41亿元。莱茵生物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02亿元,也超过了去年的8251.1万元的水平。
从涨幅来看,这5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业绩指标同比增长都达到了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特别是净利润增长尤为显著,有的甚至高达四位数。莱茵生物、锦波生物、华业香料表现最为亮眼:华业香料前三季度净利润涨幅最大,高达2432.89%,净利润在第三季度亦高速增长,达到263.88%;莱茵生物第三季度净利润涨幅高达680.75%,前三季度净利润也上涨了148.46%;锦波生物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分别达到153.96%和170.42%(详见表1)。
部分企业如赞宇科技、丽臣实业、科思股份、华恒生物、亚香股份和中草香料等,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并未同步增长。丽臣实业、华恒生物和亚香股份在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均表现为“增收不增利”,赞宇科技和中草香料是第三季度增收不增利,而科思股份则是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此外,还有部分企业4项业绩指标均出现下滑,这些企业包括天赐材料、华熙生物、福瑞达、东宝生物、新瀚新材、无锡晶海。其中,天赐材料下滑最为严重,其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6.9%,净利润同比下滑80.69%。透明质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达到77.44%。
原料商掀起“降价潮”
市场进入低毛利率时代
对于业绩下滑,多家原料企业在业绩报告中提及,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调及低毛利率等因素对业绩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防晒剂龙头企业科思股份在结束近3年的增长态势后,于今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业绩下滑。其财报指出,这一下滑主要归因于下游客户消化前期库存导致的需求减少,以及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同时,公司产品价格有所下调,主营业务毛利率随之降低,进一步压低了公司净利润规模和每股收益水平。
同样,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的华恒生物,也遭遇了净利润下滑的困境,这主要与其主营产品价格下降有关。公司在财报中表示,随着竞争从国内渗透到海外市场,公司前期盈利情况较好的出口业务也受到了冲击。此外,电解质龙头企业天赐材料、胶原企业东宝生物、化妆品防腐剂企业新瀚新材均在财报中披露,净利润减少主要系产品销售价格下调。这意味着,在当前内卷严重的市场环境下,降价策略虽然可能带来销量的提升,但往往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赞宇科技、丽臣实业两家表面活性剂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它们的业绩下滑,很大程度上与产品毛利率下降有一定关系。2024年上半年,赞宇科技油脂化学品和表面活性剂的毛利率分别为7.85%和4.85%,与2021年上半年的19.28%和20.79%相比,下滑幅度较大。同样,丽臣实业表面活性剂业务毛利率从2018年的16.97%已波动下跌至2023年的11.89%,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11.05%。
从上述企业的业绩反馈来看,低价并非可靠的出路,还需要探索其他发展路径。以川宁生物为例,其近年来业绩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艺水平的提升。这使得公司在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毛利率及净利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对于原料企业来说,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方式,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解决业绩下滑问题的关键所在,而非一味采取降价策略来应对市场竞争。
合成生物学仍是热点
或成增利驱动力
在追求企业盈利能力增长的过程中,众多原料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合成生物学这个热门赛道,它被视为打开新利润空间的“万能钥匙”。在这一领域,华熙生物、华恒生物和锦波生物等企业凭借多年的深耕,已经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形成了产品的销售和商业化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业绩不够理想,华熙生物仍然在大手笔投资研发。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在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99%,达3.13亿元,占营收比例为8.08%。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的华熙生物,已将合成生物学视为转型的重要方向。变革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与此同时,川宁生物、亚香股份、莱茵生物等合成生物学的新入局者也在奋力追赶。自2020年在上海建立合成生物学研究院以来,川宁生物已累计交付近10个合成生物学品种,包括红没药醇等备受关注的产品。红没药醇作为首个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合成生物学产品,今年已成功进入销售阶段,展现了合成生物学的巨大潜力。民生证券预测,到2025年,川宁生物现有合成生物学产品将逐步推向满产,业绩兑现周期即将到来。植物提取物原料企业莱茵生物,今年也在全力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与合成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落地。该公司公告显示,其合成生物车间已于2024年9月20日正式投产,首期排产产品以甜叶菊RM系列产品和左旋β-半乳葡聚糖为主,全面达产后,预计车间每年可生产合成生物相关产品10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10亿元。这一进展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壁垒,也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而香料香精企业亚香股份,也正在搭建合成生物学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目前,公司与江南大学的两位教授就相关香料的合成生物学项目,正在进行深入沟通与密切合作。公司已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成功改造了一些酶,并用于香料的合成。其中,一些酶的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的产量提升两倍多,综合成本有所下降。此外,该公司采用酶催化方法制备桂酸系列产品已于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尽管亚香股份当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但随着合成生物学产品进一步商业化,其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显著提升。
在更多研究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下,合成生物技术有望为原料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不过,从现实层面考察,合成生物学的选品和商业化落地是业内公认的难题。尽管这一技术被视为原料供应商发展的潜在驱动力,但具体如何持续应用,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
[作者单位:品观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赵晓菲)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