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聚焦协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协同培育的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已形成门类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聚链成势
医药工业百强企业集聚
截至2024年10月24日,京津冀地区已集聚超过20万家大健康企业。其中,北京市超过7万家、天津市近3万家、河北省超12万家。从上市企业看,京津冀地区拥有生物医药上市企业530家,其中超七成集聚在北京(详见图1)。从企业资质分布看,京津冀地区拥有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超7700家(详见图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450家。
从代表性企业看,北京市更受外资和大型央国企青睐,汇聚了礼来、瓦里安医疗、拜耳、赛诺菲、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以及中国医药、华润医药、同仁堂、四环制药等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天津市拥有诺和诺德、施维雅、红日药业、天士力、天津医药集团等跨国药企和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汉康医药、赛诺医疗、康希诺生物等正在跨越亿元规模。河北省医药工业基础优势突出,拥有神威药业、石家庄四药、石药集团、华北制药、以岭药业等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区域协同
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
北京市依托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及亦庄生物医药园三大核心载体,构建起了北部与南部两大产业集聚区,确立了北部基础研发、南部高端制造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北京市北部区域,海淀区和昌平区携手,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引领,形成了创新研发集群,其规模贡献占比接近20%。在北京市南部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力,形成了高端制造集群,医药制造工业产值约占全市的50%。
天津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之一,构建起了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区、北辰区、西青区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详见表)。目前,各类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各区。从核心项目引育、研发能力提升到产业环境的持续优化,天津市正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及转型升级,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着力搭建生物医药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强劲的创新动力,对天津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带动成效显著。
《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安国现代中药、沧州生物医药、邯郸生物提取和现代中药等产业基地。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聚在石家庄、沧州、保定、秦皇岛等市,其中石家庄高新区承接来自京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已成为河北省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
成果频出
创新药械不断获批上市
近三年来,京津冀地区获批上市创新药13个,占全国16.9%;累计获批上市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75个,占全国26%。
2024年1月1日—10月24日,京津冀地区共有451个药品获批上市(详见图3),涵盖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多个领域。其中,有4个品规创新药获批,北京市、河北省各2个。京津冀地区共有5604个医疗器械上市(详见图4)。其中,创新医疗器械有8个,北京市7个、天津市1个。
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门类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生命健康企业重要集聚地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火石创造供稿)
(责任编辑:周雨同)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