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技艺 | 根及根茎类中药经验鉴别•黄芪与红芪、山豆根与北豆根
黄芪与红芪
1.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蒙古黄芪的干燥根。本品呈圆柱形,极少分枝,直径达3.5cm,表面黄棕色,具浅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显粉性,皮部占断面的2/3,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及裂隙,俗称“金井玉栏”。具豆腥气,气微,味微甜。镜下可见石细胞(韧皮部)、淀粉粒,无草酸钙结晶和晶纤维。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生肌,利尿的功效。
2.红芪
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与黄芪相比,皮部占断面的一半,表面栓皮易脱落,断面菊花心和裂隙明显,镜下有草酸钙方晶,但无石细胞。
3.黄芪习用品
豆科植物梭果黄芪、多花黄芪、金翼黄芪等植物的根作为地区习用品使用。性状虽与正品相似,但梭果黄芪的根有分枝,皮部与木部易分离,豆腥气弱,镜下外韧皮部可见石细胞;多花黄芪根上部多腐朽木状,皮部薄,仅占断面的1/3。气弱,味微苦。镜下所见与梭果黄芪相同;金翼黄芪主根多二歧分枝,皮厚,可占断面的一半。有豆腥气。无石细胞。
4.伪品黄芪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兰花棘豆、白香草木樨和锦鸡儿等植物的根,锦葵科植物黄蜀葵、欧蜀葵、圆叶锦葵的根。此类伪品根头多粗大,根体多分枝,皮孔棱长形,栓皮多已去,质脆易折断,多数皮较薄,难点可在镜下求助。依据正品特征,排他法便可解决。如锦鸡儿根可见晶纤维(正品无),白香草木樨无淀粉粒(正品有)。若见草酸钙簇晶者为伪品(正品无簇晶)。
老中药师孙德海将黄芪性状鉴别特征总结为如下歌谣:
豆科膜荚蒙古芪,表面皱纹皮孔依。
断面纤维且粉性,皮木黄白二三比。
裂隙射线菊花心,补气排脓且生肌。
多序岩芪名红芪,灰红棕色作外衣,
栓皮易剥露皮纤,降压抗菌胜黄芪。
伪作黄芪数多种,苜蓿棘豆与锦鸡。
圆叶锦葵欧蜀葵,且见白香草木樨。
山豆根与北豆根
1.山豆根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药性苦,寒;有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本品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显微镜下皮层(近外侧)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断续排列的含晶细胞环。理化试验显生物碱反应和色素反应。
2.山豆根习用品及伪品
(1)同科木兰属植物的根及根茎根茎呈凸凹不平的团块,根呈圆柱形,但多弯曲,全长可达50cm(较山豆根长,类北豆根长),直径0.4~1cm(山豆根粗达1.5cm),表面灰棕色至黄棕色,有纵条纹,栓皮常呈片状剥落,质坚实易折,略显纤维性。气微,味苦。
(2)滇豆根为毛茛科植物铁破锣的根茎,仅在云南习用。根茎呈类圆柱形,有分枝,有根痕(无根)。全长3~10cm,较短,直径较细,仅为0.3~0.8cm,表面棕褐色,具节和节间的特征。质坚脆,易折,断面略显黄色,角质样。气微,味苦。
(3)百两金为紫金牛科植物百两金的根茎,仅福建习用。本品根茎膨大,根簇生于根茎下,根圆柱形,全长5~25cm,直径0.2~1cm,表面灰棕色至紫褐色,具纵皱纹和环状撕裂痕,皮部与木部分离,皮部占断面的一半。质坚脆。气微,味苦辛。
3.北豆根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其性味苦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等症。本品根茎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和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显微镜下在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方晶、针晶、棒状晶及石细胞。
老中药师孙德海将山豆根与北豆根性状鉴别特征总结为如下歌谣:
山豆根
豆科植物越南槐,块状根茎结节横。
顶留茎痕下留根,根茎圆柱数条生。
长短不等棕黑色,表面纵皱皮孔横。
坚硬难折平坦面,黄棕黄白皮木分。
气微豆腥味极苦,利咽消肿解毒能。
北豆根
防己科中蝙蝠藤,根茎细长留根痕。
表面黄棕皮易落,质硬难折纤维存。
切面呈现车轮纹,皮薄木粗心髓存。
镜下三晶相区分,清热祛风止痛能。(摘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老中药师传统中药技艺传承集锦》)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