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药用辅料标准研究 引领创新发展
国家药监局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以湖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湖南药用辅料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湖南药检院)为依托单位,联合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为全省开展药品、药用辅料前沿检测技术、质量标准、技术规范、智慧监管等研究,助力湖南省药品和药用辅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药用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药物制剂生产和使用的物质基础,决定药物制剂的性能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没有辅料就没有药品,它虽然在有效性上不像主药这么突出,但对保证药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重点实验室汇聚了药用辅料、制剂、新材料、药代动力学等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雁鸣介绍,我国药用辅料产业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品种较少、规格不全,辅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存在较多空白等问题。近年来,湖南药检院在药用辅料标准研究、通用检测方法和新检测新技术研究,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辅料应用与选择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特色模式,为药用辅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标准体系 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我国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相对于制药行业整体的高速发展略显滞后,随着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技术精、质量高的药用辅料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药用辅料标准系列化欠缺,在高端药用辅料、注射用及生物制品等高风险品种的药用辅料标准的制定上也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药用辅料约有540余种,《中国药典》从2005年版开始将药用辅料改为在二部中单独列出,共收载73个药用辅料标准,随后在 2010版、2015版及2020版分别收载了药用辅料132个、270个和335个,现已达到日常药用辅料使用品种数的61.7%。湖南药检院发挥拥有全国唯一具有独立药用辅料技术团队的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优势,参与了60余个药用辅料国家药典标准的研究建立,为建立健全我国药用辅料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精细化研究 助力一致性评价
随着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和“4+7”集中采购的全面推进,国产药用辅料质量与仿制药高质量要求不完全匹配已成为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湖南药检院提前谋划,专门成立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将药用辅料的分型和分级研究更精细化,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企业指导。随着研究的深入,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研究实现了突破,如通过对微晶纤维素功能性相关指标如粒径分布、堆密度孔径分布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微晶纤维素PH-101在可压性、崩解性等方面达到同类进口优质产品水平。通过工艺优化调整钠含量与交联度,羧甲淀粉钠D1和D2型达到了同类进口产品相似的粒径分布等技术指标,从而改变了被国外企业掌握中国供应市场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关联制剂的生产成本,让老百姓能买到便宜优质的药品。
为解决口服固体仿制药中关键药用辅料的功能性指标、批间差异性、与药物的相容性等对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和疗效的影响,湖南药检院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展了相关研究,积极助力湖南省口服固体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的通过数量。如坎地沙坦片研究中发现药用辅料聚乙二醇6000,不同来源的产品与主药的相容性差异较大,对制剂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影响较大,通过研究比较不同来源聚乙二醇6000的质量差异,为企业选择辅料提供了技术支撑;拉米夫定片研究中发现药用辅料微晶纤维素的型号对制剂的溶出行为影响较大,通过研究不同型号微晶纤维素的功能性指标的差异,确保了制剂的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近年来,湖南省药检院在注射液的辅料质量研究中开展了创新性探索。发现注射液中广泛使用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在高温下能与主药反应产生细胞毒性杂质,并确认此杂质与该注射液的ADR反应有关联。在对依地酸二钠的质量研究中发现,不同生产工艺的产品可能产生具有致癌致畸毒性的杂质,如应用于静脉注射时,对于婴幼儿、孕妇等敏感人群,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为药品质量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找共性抓关键 攻坚克难
当前药用辅料质量研究和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关键性问题没有解决,工程技术研究标准体系也有待继续完善。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承担着药用辅料质量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难点问题、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攻坚克难的重任。
刘雁鸣表示,实验室将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积极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药用辅料分级分型及功能性指标质量等研究,合理配置技术资源,以检测、科研与产业三方“结盟”为基础,围绕我国药用辅料的创新发展和科学监管的战略需求,构架开发-研究-应用三位一体的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标准体系,推动科学监管、支撑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湖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